消费浪潮里的理性觉悟 (武威南铁路第一小学 周柳)
中国环球卫视兰州讯:
在这个被数字浪潮裹挟的时代,消费的形态如魔术般变幻。曾经,从口袋掏出叠得整整齐齐的现金,那触感、那厚度,仿佛赋予了每一笔交易以庄重的仪式感。每一张纸币,都带着掌心的温度,也带着对价值的清晰衡量。而如今,在淘宝、天猫、京东、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的世界里,消费变得如此轻易,只需在手机屏幕上轻轻滑动、点击,心仪的商品便会跨越千山万水,送到我们手中,让购物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,金钱就像无形的水流,从我们的账户中悄然流逝。没有了现金交易的直观感受,花钱的感觉就这样在这虚拟的操作中渐渐淡去,消费在这种不经意间变得越来越随意。而抖音商城这类依托短视频的购物模式,更是在不知不觉间,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。
夜晚,本应是静谧而舒缓的时光,可当我沉浸在刷手机的片刻消遣中,抖音商城却如不速之客,以其绚烂多彩的短视频卖货页面,轻易地打破了这份宁静。那些精心制作的视频,像一个个充满诱惑的漩涡,将我卷入其中。主播们激情四溢的推销,商品在镜头前展现出的完美姿态,就像有一种无形的魔力,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商品的狂欢盛宴之中,它们被展示得近乎完美,每一个细节都如同在诉说着“你需要我”,撩拨着我的购买欲。我的理智逐渐被冲动淹没,一个恍惚,冲动战胜了理智,手指不受控制地完成了下单动作。等回过神来,竟发现把收货地址填成了儿子那里,那一刻,心中满是懊恼与无奈。
儿子收到那堆莫名其妙的包裹时,无奈地批评我,和我聊起了消费的道理。他说,消费应该建立在真正的需求之上,理性消费才是生活的明智之举,而不是仅凭一时的喜欢,冲动地将一堆可能永远用不上的东西搬回家。当激情退去,静下心来审视那些冲动消费的“成果”时,才发现它们大多只是占据空间的无用之物,躺在角落里积灰,当初的喜爱早已荡然无存。儿子的话,如同一记重锤,此时此刻狠狠地敲醒了我,让我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消费理念。不过还是担心以后会管不住自己的手指……毕竟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。
回顾过去,冲动消费的场景在我的生活中屡见不鲜。在商场里,常常会被商品精美的包装和热情的导购所打动,不假思索地买下一些看似好看却没有实际用途的东西。回到家后,这些东西往往被随意扔在角落里,渐渐被遗忘。在“618”“双11”“双12”等电商购物节时,更是会陷入 “凑单” 的陷阱,为了达到满减的金额,盲目地添加各种商品到购物车,全然不顾这些东西是否真的是自己需要的。等到快递一个个寄到家,才发现有些商品甚至连拆封的欲望都没有。这些冲动消费的背后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密码呢?
或许,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,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,消费成为一种短暂的心理慰藉。当我们在忙碌和疲惫之余,通过购买商品,仿佛能在瞬间获得一种愉悦和满足感,这种感觉就像是给紧绷的神经注入了一针舒缓剂。又或许,社交媒体和广告的强大影响力,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们对“美好生活”的认知。铺天盖地的广告不断向我们灌输各种消费观念,让我们误以为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,就能离美好生活更近一步。然而,这种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满足感往往是短暂而虚幻的,当新鲜感过去,留下的只有对过度消费的懊悔和对财务状况的焦虑。
消费,本应是服务于我们生活的手段,它的本质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实际需求,提升生活的质量,而不是让我们成为物欲的奴隶。理性消费,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,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智慧态度。它要求我们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,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被表面的诱惑所迷惑,准确地分辨出哪些是真正对我们生活有价值、有意义的东西。它意味着在享受消费带来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,不忘对金钱的尊重和对未来生活的规划。
为了改变自己冲动消费的习惯,培养理性消费的意识,我开始尝试做出一些改变。每次购物前,我会先在纸上列出详细的购物清单,明确自己真正需要购买的物品,避免无目的地浏览商品。当在网上看到心仪的商品时,我不再立刻下单,而是给自己设置一个“冷静期”,比如24小时。在这24小时里,我会仔细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件商品,它是否符合我的生活需求和消费预算。做一个延迟满足的消费者。很多时候,经过这短暂的冷静思考,冲动购买的欲望就会消失。同时,我也更加注重商品的品质和实用性。不再仅仅追求品牌的名气或者商品的外观,而是会深入了解商品的质量、功能以及是否与我的生活方式相契合……
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时代,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消费选择,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挑战,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航行的船只,需要有明确的航向和坚固的船舵,我们如何在消费的浪潮中保持清醒,避开暗礁和漩涡,让消费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助力,而不是成为负担,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。说实话六十岁的我被三十岁的大小伙子批评,的确是有些害羞的,自己在知错犯错中没有进步……生活的美好并非取决于物质的堆砌,而是源于对生活的用心经营和对消费的理性把控。从现在开始,我愿以更加理性的姿态,重新审视每一次消费行为,让每一次购物有意义,让消费真正成为美好生活的画笔,勾勒出绚丽而真实的人生画卷。
作者:周潮阳(女),曾用名周柳。大专基础教育,本科法学专业。一名退休教师。热爱阅读写作,文章常见诸多平台;擅长心理咨询、家教指导,积累了团辅、讲座、个案咨询等经验,相关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和公众号上均有刊登发表。曾获全国小语会论文奖二等奖和“十三五”规划重点课题一等奖等多项殊荣……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,青少年成长导师……现任社会公益职务:武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和女职工委员会主任,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会理事,武威市凉州区人民检察院“益心为公”检查云平台公益保护自愿者,武威市司法局、民政局聘为武威市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,陕西省广播电视台《都市之声》特邀心理顾问,FM99.5特邀心理咨询师,都视新媒体志愿服务队秘书处秘书长,《世界儿童·儿童教育》杂志通讯员……
编审 : 王万鹏 白七烨
值班:农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