邂逅凉州夏韵
邂逅凉州夏韵
(周柳)
中国环球卫视新闻中心:甘肃讯(作者简介:周潮阳)
晨起推窗,五月的风裹挟着沙枣花的清甜扑面而来。武威城在立夏的晨光里苏醒,青砖灰瓦的屋檐下,几只麻雀掠过新抽的槐叶,抖落几片沾着露水的嫩芽。这是河西走廊最丰润的时节,虽未至盛夏的炽烈,但地气已悄然蒸腾,让穿城而过的铁路轨道泛起粼粼的光晕。
沿着南环路向西,老槐树的枝丫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。这些生长在戈壁边缘的槐树,根系深扎于疏松的砂质土壤,枝干却倔强地向着天空伸展。树冠间垂落的槐花串,像无数支青玉雕琢的风铃,在晨风中轻颤。环卫工老张握着竹扫帚立在树下,看花瓣落在他洗得发白的工装裤上也不拂去:“槐花落得勤,说明今年墒情好,庄稼人心里就踏实。”
穿过铁道线往北,田家台的冬麦正翻涌着青玉般的波浪。农技站王站长弯腰掐下一株麦穗,指尖的绒毛沾着晨露:“立夏见麦芒,五月麦稍黄。”他粗糙的掌心托着青涩的麦粒,说起去年改良的“陇春16号”品种,穗粒数比往年多出三成。远处拖拉机的轰鸣惊起一群云雀,翅膀掠过地头新砌的滴灌管道,水珠正沿着黑色软管渗入板结的土壤。
城西的杂木林传来蝉鸣,这是今年第一声蝉唱。林业局的李工程师握着录音笔站在沙棘丛中,“六点三十二分,第一声若蝉。”他记录着物候数据,身后柠条与梭梭的幼苗在防沙网内舒展新叶。武威的蝉鸣总比江南晚半月,或许是因为昼夜温差仍在十度以上,但此刻林间蒸腾的热气已足够让这些“夏之歌者”试嗓。
正午时分,南校区的操场飘起炊烟。食堂师傅在蒸笼里码好藜麦包子,这种耐旱作物在立夏前后抽穗,细长的穗子在风中摇曳如绿色火焰。五年级的教室里,周老师展开手绘的《武威物候图》,孩子们指着图中枸杞的嫩芽争论不休——有人说是粉红色的花苞,有人说是未成熟的果实。“再过半月,这些'红珍珠'就要挂满枝头了。”周老师擦着黑板,粉笔灰落在她洗得发白的上衣袖口。
暮色初临时,杂华河畔的芦苇荡泛起银光。护林员老杨划着木船清理河道,船桨搅碎水面倒映的晚霞。他指着对岸新栽的胡杨幼苗:“立夏栽树,秋来成荫。”河面漂浮的柳叶打着旋儿,与上游水电站泄洪的浪花相撞,惊起白鹭掠过正在修建的湿地公园栈道。
华灯初上,凉州明清街的夜市飘来烤羊肉的香气。卖沙葱包子的老妇人将最后几串槐花串上竹签,“这槐花蜜要趁新鲜,明儿再采怕是晒蔫了。”她脚边的竹篮里,新摘的锁阳切片与肉苁蓉干片叠在一起,这些寄生植物在立夏前后汲取着地下水资源,等待来年破土而出的时刻。
子夜的观测站里,气象员小陈盯着屏幕上的等温线。“武威平均气温较往年同期高1.2℃,但地表湿度提升了8%。”他调整着自动气象站的传感器,远处铁路线上,西行的货运列车正穿过月光下的麦田。枕木缝隙里,几株野燕麦倔强地顶着铁轨的阴影,细长的花序在夜风中轻轻摇晃。
作者简介:
周潮阳(女),曾用名周柳。大专基础教育,本科法学专业。一名退休教师。热爱阅读写作,文章常见诸多平台;擅长心理咨询、家教指导,积累了团辅、讲座、个案咨询等经验,相关论文在省市级刊物和公众号上均有刊登发表。曾获全国小语会论文奖二等奖和“十三五”规划重点课题一等奖等多类殊荣。
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,青少年成长导师……
现任社会闲职:武威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和女职工委员会主任、甘肃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会理事、陕西省广播电视台《都市之声》特邀心理顾问、FM99.5特邀心理咨询师;都视新媒体志愿服务队秘书处秘书长、《世界儿童·儿童教育》杂志通讯员 ……
编审:王万鹏
值班:蓝祖胜